歷史類博物館人物雕塑的設計制作要點
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往往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當國家處于動蕩分裂的時代,人們根本沒有心思去研究藝術,當國家穩定,社會經濟也得到充分發展了,人們基本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此時社會大眾才有精力也有能力去追求藝術。
我國經歷改革開放將近40年了,經濟和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前幾天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習主席也提到我國的社會矛盾已經由“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經不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了,現在的人民更加需要追求精神方面和文化藝術方面的美好生活。
所以相應的,國家和社會也在全國各地支持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博大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其中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就是文化建設傳承的一部分。
那么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就會伴隨著博物館雕塑的設計制作加以補充完善,本文就簡要的講解一下博物館雕塑當中的人物雕塑設計制作要點:
1:尊重基本的歷史史實制作,不能憑空臆想
藝術是對社會生活的再現和反應,在對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升華,可以再創作,但是絕不能憑空臆想,更不能胡編亂造。曾經看過一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畫,畫面原本是在一個月亮高懸的夜晚,蕭何騎著一匹馬追趕大將韓信的故事,但是卻被網友改成了騎著一輛自行車去追趕的鬧劇,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符合歷史事實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連環畫
被網友惡搞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而這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也許在日益繁忙工作的今天拿這樣的“作品”出來緩解一下生活壓力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之后只會讓人覺得審美疲勞,甚至會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對歷史把握模糊不清,在對待別的一些嚴肅的歷史事件時也是嬉笑戲謔。
所以在博物館雕塑的制作過程中,對于一些細節方面不夠清楚的地方,需要設計師們查閱相關的歷史文件資料加以確定,這其中就包括了出現在博物館雕塑內容當中的人物、服裝、鞋履、建筑風格、古代器物、乃至文字等等方面都需要有文件資料加以佐證。
三國歷史博物館浮雕雕塑永安托孤
2:雕塑人物刻畫要細膩,風格以寫實為主
應用于博物館內外的雕塑,一般要么就是反應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內容,要么就是對當時英雄人物的單獨塑造。而這些內容當中少不了的就是對人物雕塑的刻畫,博物館雕塑人物的刻畫當然要比廣場人物雕塑或者校園人物雕塑更加細膩,因為去博物館參觀的民眾往往是上了年紀的有一定生活閱歷和審美追求的人,他們對藝術的要求比一般觀眾對藝術的要求更加高。或許在普通大眾看來,雕塑是看整體,遠遠的看就夠了的。而對于博物館觀眾來說,他們對于雕塑往往是看細節,看的越細越深入才是他們的目標。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博物館雕塑也要比另外場合的雕塑塑造更加細致。
抗戰遺址博物館雕塑人物主雕
廣西桂平市紅色遺址博物館雕塑六大天王之洪秀全雕像泥稿
當然,有些人看到下圖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雕塑之后可能會對我上面的說法表示懷疑,不過我本文所指的博物館雕塑不是展覽用的藝術類博物館雕塑。而是商業性的博物館雕塑,這里需要聲明一下:
位于山西大同的中國國家雕塑博物館展出的藝術雕塑作品
位于山西大同的中國國家雕塑博物館展出的藝術雕塑作品
3:博物館或展覽館雕塑的制作材質以金屬原材料制作為主
這是由于第二點制作要求而來的,對于人物刻畫要求比較細致的博物館雕塑,所以制作手法以鑄造手段較為常見,而鑄造手法也是最為經典古樸的塑造手法,鑄銅雕塑既能較為長久的保存,同時又可以非常細致的表現出人物表情及面部細節。還可以進行一些藝術加工仿制出年代久遠的效果,讓觀眾感受到文物氣息。
以上就是對歷史類博物館人物雕塑設計制作要點的簡單總結,當然由于經驗有限,未免有遺漏不足之處,歡迎讀者補充指正。